相信相信的力量

来源:铁道建设报     2025年 4月 26日         版次:04     作者:

    □李和君

    夕阳的胭脂色还没有完全消褪,一轮冷月已悄悄地挂上了竹林梢头。劳累了一天,挽着裤腿,扛着犁头的年轻庄稼汉脚步轻快地走在距家门仅一步之遥的塘坎上,身后不紧不慢跟着的,是家里养了多年的那头老牛。归林的倦鸟叽喳声已变得凋零,恰好烘托出了仲秋月圆夜,乡野山村平凡一天安静平和得有些冷清的苍凉。

    半亩方塘,月亮明晃晃的印在轻纱薄雾缥缈的水面上。十八岁的二舅放下手里的牛鞭,将自己沾满泥巴的双脚融进温润的池塘里,被揉碎的月光在水面上不停地起伏跳跃,哗哗的撩水声刺破正在暗黑的夜,传出去老远。

    洗完脚的二舅点燃旱烟,刚想美美的来上一口,突然,从竹林里钻出来几个背着大枪的人,把二舅按倒了。还没等他明白发生了什么,双手就被反绑起来,几个人推搡着二舅,一个劲地往竹林深处拖。二舅拼了命反抗,扯开嗓子大声呼喊。

    打斗声惊动了二舅娘,这个才过门两个月不到,身材娇小的新娘子意识到了不对劲,慌乱中抄了一根棍子就冲出了房门。

    哭声,骂声夹杂着枪托砸在肉体上沉闷反弹的声音,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时辰。左邻右舍都惊动了,二舅他们也整累了。两口子身上到处是伤,满脸鲜血的二舅娘披头散发,死死抱着二舅的大腿不放。

    背大枪的那几个人对二舅娘说:我们也是公干,你放手算了,不要让我们难做,这样子下去会闹出人命的。二舅娘昂起头,满脸的倔强:你要嘛放了我男人,要不就打死我。

    后来才晓得,来抓人的是中阴场乡公所的几个乡丁,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刚开始不久。二舅好几天前就被人看好了,但抓壮丁在那个年代不是什么体面的事,一般都是在晚上、人少、影响最小的时候进行。

    本来还算顺利的事经过二舅娘这么一搅,开始变得有些不可收拾了。几个乡丁临时分了一下工,两个人拉着二舅往前走,另外两个拉着二舅娘的双腿往后拖。

    女人的力量有时候真的不是表面上那样看起来那么柔弱不堪。事实上,无论两个乡丁如何使劲,都没能让二舅娘的双手松开分毫。

    僵持中,二舅突然跪下了:求你们,不要再打我老婆了,我跟你们走!

    二舅娘大声喊:你个撇火药!你一句话倒是说了,就不想一下,你走了,我咋个整?!挨了那么多枪托,一直没流泪的二舅娘说完这几句话突然放声大哭。

    二舅奋力挣脱两个乡丁的控制,将头尽量靠近到二舅娘的头,在已经看不清对方脸的暗黑里,却能看得见四个漆黑的眼珠星光闪烁!

    他告诉二舅娘:不要再这个样子,婆娘。你听我一句话,等着我,我一定会回来找你!

    二舅娘停顿了好久:你自己说的话,记倒要算数哈!然后慢慢松开了抱着男人双腿已经发酸的手。

    二舅被四个人一前一后围着,佝偻的影子在二舅娘的目送中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竹林深处。

    二舅娘没说话,一个人在原地坐了很久。直到邻里提醒说秋露伤身,早点回屋,才拖着沉重的身子走了。

    三年,五年,日子就这样静悄悄地过了。乡野的炊烟升起落下,落下升起。二舅娘守着二舅那一开三间的茅草屋,每日里喂鸡养鸭,牧猪放羊,两条黄狗傍身,劳作一天累了,就坐在塘坎上,眼睛死死的望着那片竹林,凛冽的眼神似乎能透过竹林那一头去。

    七年,九年,还不到三十岁的二舅娘眼角已经有鱼尾纹了,鬓角也开始有了些许白发,眼里的光芒却依旧灿若星河。

    夏日里昆虫吟唱一个晚上,乡公所来人了。带来了官方的公函,带信的人告诉二舅娘:你们家的XXX在衡阳保卫战中为国捐躯了!

    二舅娘耳朵里一声惊雷,顿了那么几秒钟,骂差人:放你娘的屁!我老公叫我等着他的,他不会死,过不了多久,他说过,过补了多久,他就会回来的。

    十年,十五年,隔壁二伯娘看不下去了:瓜女子啊,你对得起他了。像你这样子等,要等到猴年马月啊?趁自己还年轻,赶紧找个人家过下半辈子吧。说完就撩起围腰抹眼泪。二舅娘只笑了笑,没说话。

    二舅离家的二十一个年头,春暖花开的日子。下龙凼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二舅娘和她的房子深深地埋进金黄里。大田坎上,一个人身材壮硕的男人急匆匆分开眼前的花海,迤逦着向着二舅娘的房子跑来。

    四目相对的那一刻,彼此都愣住了。也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分钟后,轻轻喊了一声的二舅娘就晕倒在了来人的怀抱里。

    二舅真的回来了!他很幸运,抗日战争没死。解放战争刚开始,就被解放军抓了俘虏。部队一查,二舅出身贫苦,经过改造,当了解放军。他心里惦记着二舅娘,本来想请假回家一趟,没想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二舅又去了朝鲜。好不容易等战争结束,该回家看看了,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耽搁下来。没办法,端了公家的碗,就要听公家的话。那个年代交通不便,想写信呢,又不知道家乡的具体地址。当然,最重要的,是二舅回来了!过程中的曲折,相信二舅一定会给二舅娘一个圆满的交代。

    二舅二舅娘都活过了八十岁,善终。母亲在跟我讲这个事的时候,缓慢的语序平淡得像一潭清水从她口中流出来,没有一丝波澜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你若不离不弃,我必生死相随!二舅娘,一个二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山旮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,用自己的前半生去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:相信相信的力量,它有时真的就那么强大!

  

相信相信的力量

字数: 1937 2025年 4月 26日 文化长廊

    □李和君

    夕阳的胭脂色还没有完全消褪,一轮冷月已悄悄地挂上了竹林梢头。劳累了一天,挽着裤腿,扛着犁头的年轻庄稼汉脚步轻快地走在距家门仅一步之遥的塘坎上,身后不紧不慢跟着的,是家里养了多年的那头老牛。归林的倦鸟叽喳声已变得凋零,恰好烘托出了仲秋月圆夜,乡野山村平凡一天安静平和得有些冷清的苍凉。

    半亩方塘,月亮明晃晃的印在轻纱薄雾缥缈的水面上。十八岁的二舅放下手里的牛鞭,将自己沾满泥巴的双脚融进温润的池塘里,被揉碎的月光在水面上不停地起伏跳跃,哗哗的撩水声刺破正在暗黑的夜,传出去老远。

    洗完脚的二舅点燃旱烟,刚想美美的来上一口,突然,从竹林里钻出来几个背着大枪的人,把二舅按倒了。还没等他明白发生了什么,双手就被反绑起来,几个人推搡着二舅,一个劲地往竹林深处拖。二舅拼了命反抗,扯开嗓子大声呼喊。

    打斗声惊动了二舅娘,这个才过门两个月不到,身材娇小的新娘子意识到了不对劲,慌乱中抄了一根棍子就冲出了房门。

    哭声,骂声夹杂着枪托砸在肉体上沉闷反弹的声音,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时辰。左邻右舍都惊动了,二舅他们也整累了。两口子身上到处是伤,满脸鲜血的二舅娘披头散发,死死抱着二舅的大腿不放。

    背大枪的那几个人对二舅娘说:我们也是公干,你放手算了,不要让我们难做,这样子下去会闹出人命的。二舅娘昂起头,满脸的倔强:你要嘛放了我男人,要不就打死我。

    后来才晓得,来抓人的是中阴场乡公所的几个乡丁,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刚开始不久。二舅好几天前就被人看好了,但抓壮丁在那个年代不是什么体面的事,一般都是在晚上、人少、影响最小的时候进行。

    本来还算顺利的事经过二舅娘这么一搅,开始变得有些不可收拾了。几个乡丁临时分了一下工,两个人拉着二舅往前走,另外两个拉着二舅娘的双腿往后拖。

    女人的力量有时候真的不是表面上那样看起来那么柔弱不堪。事实上,无论两个乡丁如何使劲,都没能让二舅娘的双手松开分毫。

    僵持中,二舅突然跪下了:求你们,不要再打我老婆了,我跟你们走!

    二舅娘大声喊:你个撇火药!你一句话倒是说了,就不想一下,你走了,我咋个整?!挨了那么多枪托,一直没流泪的二舅娘说完这几句话突然放声大哭。

    二舅奋力挣脱两个乡丁的控制,将头尽量靠近到二舅娘的头,在已经看不清对方脸的暗黑里,却能看得见四个漆黑的眼珠星光闪烁!

    他告诉二舅娘:不要再这个样子,婆娘。你听我一句话,等着我,我一定会回来找你!

    二舅娘停顿了好久:你自己说的话,记倒要算数哈!然后慢慢松开了抱着男人双腿已经发酸的手。

    二舅被四个人一前一后围着,佝偻的影子在二舅娘的目送中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竹林深处。

    二舅娘没说话,一个人在原地坐了很久。直到邻里提醒说秋露伤身,早点回屋,才拖着沉重的身子走了。

    三年,五年,日子就这样静悄悄地过了。乡野的炊烟升起落下,落下升起。二舅娘守着二舅那一开三间的茅草屋,每日里喂鸡养鸭,牧猪放羊,两条黄狗傍身,劳作一天累了,就坐在塘坎上,眼睛死死的望着那片竹林,凛冽的眼神似乎能透过竹林那一头去。

    七年,九年,还不到三十岁的二舅娘眼角已经有鱼尾纹了,鬓角也开始有了些许白发,眼里的光芒却依旧灿若星河。

    夏日里昆虫吟唱一个晚上,乡公所来人了。带来了官方的公函,带信的人告诉二舅娘:你们家的XXX在衡阳保卫战中为国捐躯了!

    二舅娘耳朵里一声惊雷,顿了那么几秒钟,骂差人:放你娘的屁!我老公叫我等着他的,他不会死,过不了多久,他说过,过补了多久,他就会回来的。

    十年,十五年,隔壁二伯娘看不下去了:瓜女子啊,你对得起他了。像你这样子等,要等到猴年马月啊?趁自己还年轻,赶紧找个人家过下半辈子吧。说完就撩起围腰抹眼泪。二舅娘只笑了笑,没说话。

    二舅离家的二十一个年头,春暖花开的日子。下龙凼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二舅娘和她的房子深深地埋进金黄里。大田坎上,一个人身材壮硕的男人急匆匆分开眼前的花海,迤逦着向着二舅娘的房子跑来。

    四目相对的那一刻,彼此都愣住了。也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分钟后,轻轻喊了一声的二舅娘就晕倒在了来人的怀抱里。

    二舅真的回来了!他很幸运,抗日战争没死。解放战争刚开始,就被解放军抓了俘虏。部队一查,二舅出身贫苦,经过改造,当了解放军。他心里惦记着二舅娘,本来想请假回家一趟,没想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二舅又去了朝鲜。好不容易等战争结束,该回家看看了,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耽搁下来。没办法,端了公家的碗,就要听公家的话。那个年代交通不便,想写信呢,又不知道家乡的具体地址。当然,最重要的,是二舅回来了!过程中的曲折,相信二舅一定会给二舅娘一个圆满的交代。

    二舅二舅娘都活过了八十岁,善终。母亲在跟我讲这个事的时候,缓慢的语序平淡得像一潭清水从她口中流出来,没有一丝波澜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你若不离不弃,我必生死相随!二舅娘,一个二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山旮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,用自己的前半生去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:相信相信的力量,它有时真的就那么强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