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破人的抗震记忆

来源:铁道建设报     2024年 5月 25日         版次:04     作者:

    □杨波

    2008年5月12日23:00,我和家人正在小区广场避险,一阵紧促的手机铃声响起,我的心不由得一紧,第一反应——是不是老家的亲人出啥事了。

    “杨波,你准备一下,马上到集团公司集合,去参加抗震救灾。”原来是中铁二局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打来的。“好的,指挥长,我马上出发。”我来不及多想,简单对妻子嘱咐了几句,就匆匆出发了。

    我此次的任务,是到绵竹汉旺东汽工业轮机厂,带领爆破人员采用定向爆破的方法扶正倾斜的办公大楼,以此救出被掩埋的人员。去的车上,我们就讨论制定好了爆破方案,但是现场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。四周的房屋全部倒塌,轮机厂叶片分厂的办公大楼三层已经塌陷下去了,整个现场就是一片瓦砾,一波又一波的余震,加上伤者痛苦的呻吟声、死难者家属的哀嚎声,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来自生命的威胁。尽管我一次次平复自己的情绪,但内心深处还是充斥着无尽的迷茫和恐惧。好在叶片分厂的厂长告诉我说,办公大楼地下掩埋的十多位人员都还活着,这才让我的情绪缓和了不少。

    之前的方案只能全部推倒重来。为了重新确定救援方案,我拿着手电筒绕着办公大楼勘察了几圈,现场明确告诉我,不能使用定向爆破,否则整栋楼都会垮塌,我不禁有些丧气和失望。好在我找到了一条很隐蔽很狭窄的缝隙,每次刚好能容纳一个人通过。来不及多想,我立即组织几名爆破人员进入通道开展救援。

    狭窄的通道里,余震伴随着掉落的建筑残渣,让我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,只能通过一声声“妈耶”“我去”平复自己的心情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,我们终于下到了一层,见到了被困地下的人员。被困人员没有一个是完好的,还有几个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。我们来不及多想,把自己的安全帽给伤员,每人拖着一名伤员,一前一后往外爬,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,全部伤员获救,包括遇难者的遗体,我们也拖了出来。

    我不记得救援过程中自己有多怕,只记得当时我们所有人都选择了一往无前,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地下的生命,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可能,我们都不愿意放弃。

    完成办公大楼的救援后,我们又和消防部队合作对东汽工业轮机厂的生产车间开展救援行动。车间的情况要比办公大楼好一些,符合定向爆破施工条件。但是,面对周边的残垣断壁,如何进行高空钻孔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。讨论后,我们决定采用高空云梯配合钻孔来进行定向爆破。

    三十多度的气温,地表滚烫如铁板,蒸腾似火,空气中还弥漫着腐烂味,呛得人时不时一阵眩晕。当时我们的作业设备很简单,每人只有一根安全绳和安全带,高空钻孔时,余震不断,余震掉下来的残渣经常砸到正在作业的人员,这种小磕小碰让我们的钻孔人员脸上、身上都是血渍,但每个人都咬着牙,坚持着。偶尔的一声“嘶”,听得让人格外心疼,但是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。

    钻孔,就是在和时间赛跑。昼夜鏖战,每个人都达到了身体的极限,但我们丝毫不敢休息,从早上八点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,午饭也是在云梯旁边解决的。由于当时道路还未畅通,很多食物运送不进来,我们的午饭是冷水就馒头,吃完了就上云梯继续工作。有职员身体不适,就匆匆跑到不远处的临时医疗救助点开了点药吃,然后又投身紧张的工作中。

    定向爆破成功的那一刻,我们所有的爆破人员都瘫坐在地,一脸疲惫、一身汗水和血水,躺在瓦砾堆上就睡了过去。

    15年来,在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这两种场景,一种是灾区人民带着哭腔的求救声,一种是他们眼噙热泪的感激目光。

    在汉旺东汽工业轮机厂叶片分厂救援时,当时的厂长正带着几个人在瓦砾堆间一边翻着废墟,一边呼喊着一串串名字,看到我们到来后,他们一下就围了过来,哭着央求我们救救他们的同事。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灰尘,好几个人的伤口还在往外渗血。“求求你们救救他们”,这带着哭腔的声音至今在我心里久久挥之不去。我们完成救援后,无数声“谢谢”,无数个“大拇指”,让我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,所有的辛苦和危险,都值了。

    在工业轮机厂的生产车间执行救援任务时,周边的受灾群众看到我们在炎热的气温下高空作业,送来了矿泉水和黄瓜。“娃,快来喝口水,吃口黄瓜,放心,都是消过毒的。唉!造孽呦……”一位老大爷说着,就流下了泪,但看向我们的眼神,却是无比的慈祥。我们接过受灾群众送来的水和黄瓜,也都哭出了声……

    后来我们又参与了近一个月的铁路排险任务,同时也参与搜救任务。每到一处,废墟上到处充满着无助而期盼的目光。由于伤亡惨重,很多群众表情呆滞地坐在倒塌的废墟前,只是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提醒人们——又找到了一位死者(当地有一风俗,搬动尸体要放鞭炮)。我们的到来,给当地受困灾民以极大安慰和无限鼓舞,原本近乎绝望的老乡们激动得难以言表,纷纷围过来握住队员们的手,眼含热泪,久久不语……

    抗震救灾结束后,我们爆破人员受到了四川省公安厅5.12抗震救灾“先进个人”和“先进集体”的表彰,但没有谁在意过自己的奖牌,毕竟,一次次的泪目,是我们获得的最高的礼遇。

    那场灾难,给山川留下了疤痕,给心灵留下了创伤,也给了我们爆破人负重前行的责任。

    仅以此文缅怀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群众,同时也激励我们新一代的爆破人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,珍爱生命,珍惜当下,奋力拼搏。我坚信,年轻一代的二局爆破人一定会继续勇往直前,二局爆破一定会成为百年经典!

  

爆破人的抗震记忆

字数: 2072 2024年 5月 25日 文化长廊

    □杨波

    2008年5月12日23:00,我和家人正在小区广场避险,一阵紧促的手机铃声响起,我的心不由得一紧,第一反应——是不是老家的亲人出啥事了。

    “杨波,你准备一下,马上到集团公司集合,去参加抗震救灾。”原来是中铁二局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打来的。“好的,指挥长,我马上出发。”我来不及多想,简单对妻子嘱咐了几句,就匆匆出发了。

    我此次的任务,是到绵竹汉旺东汽工业轮机厂,带领爆破人员采用定向爆破的方法扶正倾斜的办公大楼,以此救出被掩埋的人员。去的车上,我们就讨论制定好了爆破方案,但是现场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。四周的房屋全部倒塌,轮机厂叶片分厂的办公大楼三层已经塌陷下去了,整个现场就是一片瓦砾,一波又一波的余震,加上伤者痛苦的呻吟声、死难者家属的哀嚎声,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来自生命的威胁。尽管我一次次平复自己的情绪,但内心深处还是充斥着无尽的迷茫和恐惧。好在叶片分厂的厂长告诉我说,办公大楼地下掩埋的十多位人员都还活着,这才让我的情绪缓和了不少。

    之前的方案只能全部推倒重来。为了重新确定救援方案,我拿着手电筒绕着办公大楼勘察了几圈,现场明确告诉我,不能使用定向爆破,否则整栋楼都会垮塌,我不禁有些丧气和失望。好在我找到了一条很隐蔽很狭窄的缝隙,每次刚好能容纳一个人通过。来不及多想,我立即组织几名爆破人员进入通道开展救援。

    狭窄的通道里,余震伴随着掉落的建筑残渣,让我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,只能通过一声声“妈耶”“我去”平复自己的心情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,我们终于下到了一层,见到了被困地下的人员。被困人员没有一个是完好的,还有几个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。我们来不及多想,把自己的安全帽给伤员,每人拖着一名伤员,一前一后往外爬,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,全部伤员获救,包括遇难者的遗体,我们也拖了出来。

    我不记得救援过程中自己有多怕,只记得当时我们所有人都选择了一往无前,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地下的生命,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可能,我们都不愿意放弃。

    完成办公大楼的救援后,我们又和消防部队合作对东汽工业轮机厂的生产车间开展救援行动。车间的情况要比办公大楼好一些,符合定向爆破施工条件。但是,面对周边的残垣断壁,如何进行高空钻孔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。讨论后,我们决定采用高空云梯配合钻孔来进行定向爆破。

    三十多度的气温,地表滚烫如铁板,蒸腾似火,空气中还弥漫着腐烂味,呛得人时不时一阵眩晕。当时我们的作业设备很简单,每人只有一根安全绳和安全带,高空钻孔时,余震不断,余震掉下来的残渣经常砸到正在作业的人员,这种小磕小碰让我们的钻孔人员脸上、身上都是血渍,但每个人都咬着牙,坚持着。偶尔的一声“嘶”,听得让人格外心疼,但是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。

    钻孔,就是在和时间赛跑。昼夜鏖战,每个人都达到了身体的极限,但我们丝毫不敢休息,从早上八点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,午饭也是在云梯旁边解决的。由于当时道路还未畅通,很多食物运送不进来,我们的午饭是冷水就馒头,吃完了就上云梯继续工作。有职员身体不适,就匆匆跑到不远处的临时医疗救助点开了点药吃,然后又投身紧张的工作中。

    定向爆破成功的那一刻,我们所有的爆破人员都瘫坐在地,一脸疲惫、一身汗水和血水,躺在瓦砾堆上就睡了过去。

    15年来,在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这两种场景,一种是灾区人民带着哭腔的求救声,一种是他们眼噙热泪的感激目光。

    在汉旺东汽工业轮机厂叶片分厂救援时,当时的厂长正带着几个人在瓦砾堆间一边翻着废墟,一边呼喊着一串串名字,看到我们到来后,他们一下就围了过来,哭着央求我们救救他们的同事。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灰尘,好几个人的伤口还在往外渗血。“求求你们救救他们”,这带着哭腔的声音至今在我心里久久挥之不去。我们完成救援后,无数声“谢谢”,无数个“大拇指”,让我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,所有的辛苦和危险,都值了。

    在工业轮机厂的生产车间执行救援任务时,周边的受灾群众看到我们在炎热的气温下高空作业,送来了矿泉水和黄瓜。“娃,快来喝口水,吃口黄瓜,放心,都是消过毒的。唉!造孽呦……”一位老大爷说着,就流下了泪,但看向我们的眼神,却是无比的慈祥。我们接过受灾群众送来的水和黄瓜,也都哭出了声……

    后来我们又参与了近一个月的铁路排险任务,同时也参与搜救任务。每到一处,废墟上到处充满着无助而期盼的目光。由于伤亡惨重,很多群众表情呆滞地坐在倒塌的废墟前,只是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提醒人们——又找到了一位死者(当地有一风俗,搬动尸体要放鞭炮)。我们的到来,给当地受困灾民以极大安慰和无限鼓舞,原本近乎绝望的老乡们激动得难以言表,纷纷围过来握住队员们的手,眼含热泪,久久不语……

    抗震救灾结束后,我们爆破人员受到了四川省公安厅5.12抗震救灾“先进个人”和“先进集体”的表彰,但没有谁在意过自己的奖牌,毕竟,一次次的泪目,是我们获得的最高的礼遇。

    那场灾难,给山川留下了疤痕,给心灵留下了创伤,也给了我们爆破人负重前行的责任。

    仅以此文缅怀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群众,同时也激励我们新一代的爆破人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,珍爱生命,珍惜当下,奋力拼搏。我坚信,年轻一代的二局爆破人一定会继续勇往直前,二局爆破一定会成为百年经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