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能项目以学促干

来源:铁道建设报     2024年 4月 6日         版次:01     作者:

    ●本报评论员

    4月伊始,集团公司在施工生产黄金季节,利用清明节3天假期集中组织113名项目经理在集团本部举办激励机制专题培训。这是企业在两级公司总体实现激励机制夯基垒台、立柱架梁的基础上,以更大决心打通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落地“最后一公尺”,赋能项目、以学促干的关键举措,意义十分重大。

    突出思想引领,提升闯关夺隘之能。2020年以来,集团公司围绕“一个愿景”、突出“两个聚焦”、锚定“三大目标”,系统谋划推进企业改革,企业经营管理格局全面重塑,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,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。但是,改革的成效在工程项目创效和企业经济指标上尚未充分显现,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的“最后一公尺”尚未打通,其堵点集中体现在基层项目业绩考核不同程度存在走形式走过场、制度体系照搬照抄等问题。当前,时代之变、行业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企业改革的时间窗口急剧缩减,而改革任务依然繁重,时间已极其紧迫。因此,集团公司下大决心开展集中轮训,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、在假期作专题辅导,经多方筛选,专程邀请激励机制专家现场授课,并设计了案例分享、小组交流研讨等环节,目的就是进一步凝聚共识、启迪思维,引导项目主要负责人加快推动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落地见效,促进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效水平不断提升。

    突出问题导向,找准破解难题之方。通过4年的改革,集团公司已经基本构建起薪酬分配和业绩考核制度体系,但是始终没有出台基层项目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,原因在于基层一线的情况复杂多变、职工诉求多元多样,各基层项目激励机制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应对之策不一而足,难以一概而论。此次培训,以项目激励机制为主题,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在遵循集团公司激励制度框架的基础上,充分领会激励的核心理念和改革的底层逻辑,结合项目实际,有针对性地开出自己项目的“独门药方”。在培训过程中,项目经理学习领会的程度有深有浅,但是,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。大家要带着培训课堂上的一些收获,回到各自的项目,进行创造性思考、创新性谋划,充分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案例,对各自的项目进行把脉问诊。在此过程中,对遇到的一些困惑、难题,还要回过头去“翻书本”,再学习、再思考、再领会,加深对改革底层逻辑的认识和把握。这既是一个改革攻坚的过程,也是一个深化认识、提升能力的过程。我们只有真正把激励机制改革落到项目上、穿透到一线,改革才能真正调动两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,形成全员奋斗的改革氛围。

    突出实干导向,助力夯实发展之基。项目是企业生存之本、发展之基、效益之源。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核心,要切实利用本次培训赋能的契机,深入消化吸收所学所感所悟,回到项目就要因地制宜地深入思考谋划,除了要推动激励机制穿透到最基层之外,还要利用所学管好项目,切实履好项目经理的职责,为企业创信誉、树形象。要把大商务管理落到一线,推动“财商法采”在一线的有机融合,在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,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,为企业创造效益。要带好团队,项目经理不仅要管事,更要管人,要善于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,通过干好项目,带出一批成熟的项目管理人才。要通过干好项目促进滚动经营,以现场保市场,助力经营能力提升。同时,要坚守干好项目的初心和使命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业绩观,本着对企业长远负责的态度,沉下去真心实意地干事业,真正管住自己的欲望,自觉抵制各种诱惑,避免因急功近利走捷径而葬送自己的声誉和前途。

    突出结果导向,提升推动发展之效。3天的培训,大家学得好不好,干得好不好,关键看结果。这个结果就是项目的成本效益、安全风险、工程品质、信誉评价、滚动经营等核心指标。管理要求强调千遍万遍,不如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踏踏实实干一遍,顶住压力稳扎稳打,推动项目在平稳可控的轨道上良性运转,这样可以称得上“学进去了”。市场和行业形势在发生显著变化,基层项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,很多新情况、新问题在不断产生。项目经理除了不断“学习”更要“举一反三”,用强有力的管理驾驭项目的不确定性,实现项目提质增效,这样可以称得上“学到位了”。企业唯一的结果导向就是“创造价值”,这是衡量项目发展成效的标尺和法则,更是检验项目经理们是不是有“真材实料”的试金石。那些饱经“炮火”洗礼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经理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,公司通过“双80”政策给他们大开“晋升之门”“奖励之门”,让做出贡献、创造价值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。如今,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,突出结果导向,不断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,是打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匙。在挑战面前,畏惧彷徨者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,只有锚定目标、坚决向前的奋斗者,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

  

赋能项目以学促干

字数: 1869 2024年 4月 6日 要闻

    ●本报评论员

    4月伊始,集团公司在施工生产黄金季节,利用清明节3天假期集中组织113名项目经理在集团本部举办激励机制专题培训。这是企业在两级公司总体实现激励机制夯基垒台、立柱架梁的基础上,以更大决心打通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落地“最后一公尺”,赋能项目、以学促干的关键举措,意义十分重大。

    突出思想引领,提升闯关夺隘之能。2020年以来,集团公司围绕“一个愿景”、突出“两个聚焦”、锚定“三大目标”,系统谋划推进企业改革,企业经营管理格局全面重塑,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,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。但是,改革的成效在工程项目创效和企业经济指标上尚未充分显现,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的“最后一公尺”尚未打通,其堵点集中体现在基层项目业绩考核不同程度存在走形式走过场、制度体系照搬照抄等问题。当前,时代之变、行业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企业改革的时间窗口急剧缩减,而改革任务依然繁重,时间已极其紧迫。因此,集团公司下大决心开展集中轮训,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、在假期作专题辅导,经多方筛选,专程邀请激励机制专家现场授课,并设计了案例分享、小组交流研讨等环节,目的就是进一步凝聚共识、启迪思维,引导项目主要负责人加快推动激励机制在基层项目落地见效,促进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效水平不断提升。

    突出问题导向,找准破解难题之方。通过4年的改革,集团公司已经基本构建起薪酬分配和业绩考核制度体系,但是始终没有出台基层项目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,原因在于基层一线的情况复杂多变、职工诉求多元多样,各基层项目激励机制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应对之策不一而足,难以一概而论。此次培训,以项目激励机制为主题,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在遵循集团公司激励制度框架的基础上,充分领会激励的核心理念和改革的底层逻辑,结合项目实际,有针对性地开出自己项目的“独门药方”。在培训过程中,项目经理学习领会的程度有深有浅,但是,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。大家要带着培训课堂上的一些收获,回到各自的项目,进行创造性思考、创新性谋划,充分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案例,对各自的项目进行把脉问诊。在此过程中,对遇到的一些困惑、难题,还要回过头去“翻书本”,再学习、再思考、再领会,加深对改革底层逻辑的认识和把握。这既是一个改革攻坚的过程,也是一个深化认识、提升能力的过程。我们只有真正把激励机制改革落到项目上、穿透到一线,改革才能真正调动两万多名员工的积极性,形成全员奋斗的改革氛围。

    突出实干导向,助力夯实发展之基。项目是企业生存之本、发展之基、效益之源。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核心,要切实利用本次培训赋能的契机,深入消化吸收所学所感所悟,回到项目就要因地制宜地深入思考谋划,除了要推动激励机制穿透到最基层之外,还要利用所学管好项目,切实履好项目经理的职责,为企业创信誉、树形象。要把大商务管理落到一线,推动“财商法采”在一线的有机融合,在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,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,为企业创造效益。要带好团队,项目经理不仅要管事,更要管人,要善于调动项目团队的积极性,通过干好项目,带出一批成熟的项目管理人才。要通过干好项目促进滚动经营,以现场保市场,助力经营能力提升。同时,要坚守干好项目的初心和使命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业绩观,本着对企业长远负责的态度,沉下去真心实意地干事业,真正管住自己的欲望,自觉抵制各种诱惑,避免因急功近利走捷径而葬送自己的声誉和前途。

    突出结果导向,提升推动发展之效。3天的培训,大家学得好不好,干得好不好,关键看结果。这个结果就是项目的成本效益、安全风险、工程品质、信誉评价、滚动经营等核心指标。管理要求强调千遍万遍,不如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踏踏实实干一遍,顶住压力稳扎稳打,推动项目在平稳可控的轨道上良性运转,这样可以称得上“学进去了”。市场和行业形势在发生显著变化,基层项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,很多新情况、新问题在不断产生。项目经理除了不断“学习”更要“举一反三”,用强有力的管理驾驭项目的不确定性,实现项目提质增效,这样可以称得上“学到位了”。企业唯一的结果导向就是“创造价值”,这是衡量项目发展成效的标尺和法则,更是检验项目经理们是不是有“真材实料”的试金石。那些饱经“炮火”洗礼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经理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,公司通过“双80”政策给他们大开“晋升之门”“奖励之门”,让做出贡献、创造价值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。如今,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,突出结果导向,不断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,是打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匙。在挑战面前,畏惧彷徨者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,只有锚定目标、坚决向前的奋斗者,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